這是為什么呢?大家有沒有想過?
萬伏更符合中國人習慣
我們都知道,中國傳統的計數單位是:個、十、百、千、萬、億。而在國際上,通用的計數單位是:one(個)、ten(十)、hundred(百)、thousand(千)、million(百萬)、billion(十億)。
發現啥問題沒?沒錯,國際通用的計數單位沒有“萬”。比如英語,就用“ten thousand(十千)”來表示1萬。
所以,“500000”在中國稱五十萬,外國朋友一般就叫five hundred thousand(五百千)了。翻譯成中文后,是不是感覺讀起來有點別扭…

1955年,國家郵電部發行編號特12郵票一枚,紀念220千伏松東李線建成。從上圖可以看到,當時的表述還是“22萬伏”。
據一位工作了幾十年的電力工程師說,一些年代久遠的老資料、老圖紙上都是用“萬伏”來表示電壓的。所以,老一輩電力人一開始學的時候就是萬伏。對他們來說,11萬伏、22萬伏和50萬伏比110千伏、220千伏和500千伏,說起來更舒服、更順口。
與國際接軌,“萬伏”漸漸改“千伏”
后來,中國開始普及國際單位制,提倡采用國際通用的說法。老一輩人常說的“尺”改用了“米”、“斤”改用“千克”、“里”改用“千米”,以“萬”為單位的數詞改用“千” ……“10000V”在書面上從1萬伏變成了10千伏。
雖然統一了書面單位,但“萬伏”這個口頭上的說法還是沿用至今。
有意思的是,一開始,大家將書面上的寫法從XX萬伏變成了XX千伏,但是讀的時,看到XX千伏的文字還是會直接腦補成XX萬伏。
而且,說的時候還會省略“伏”。都是電力人,只要能理解,怎么簡單怎么來唄。“今天要投(運)一個50萬的站。”“明天要檢修一條22萬的線路。”大概就是這樣了……這也許就是電力行業的約定俗稱吧~

當然,由于“千伏”是正規的表述方式,大家用得也漸漸多了起來,現在還出現了:“幺幺零(110千伏)”“二二零(220千伏)”“五零零(500千伏)”……這樣的說法。
師傅說、徒弟學,有些說法漸漸就傳下來了
那國際單位已經普及這么久了,老師傅們也都相繼退休了,為啥“萬伏”的叫法還沒退休呢?
這就與電力系統的“傳幫帶”傳統密切相關了。
進電力系統工作,一般都會有師傅帶著干活。師傅的師傅,或者師傅的師傅的師傅在學技術的時候,“千伏”這種稱法還沒有普及開來,說的就是“萬伏”。師傅們怎么叫,徒弟們就會跟著學唄。

一代傳一代,所以“老式的說法”也就沿用至今了。
特高壓線路較少稱“XX萬伏”
然而也有例外,特高壓線路比較特殊一點,無論是老師傅還是“萌新”,直接說“千伏”的比較多一些。
國際單位,中國一直在用,改革開放后加快普及,到了21世紀,在書面上基本上已經普及完成。
中國的第一個(當然也是世界第一個)特高壓工程——1000千伏晉東南—南陽—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,是2006年開始建設,2009年投運的。

▲晉東南—南陽—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
相繼出現的1000千伏、±800千伏和±1100千伏都是新的電壓等級。這些,對于老師傅們來說也都是新事物。大家接觸特高壓后,聽到的、學到的電壓單位都是千伏。
所以,現在對于特高壓工程,口頭上也是說1000千伏、±800千伏的居多。當然,也有少數人稱之為100萬伏和80萬伏。
細節之處皆學問啊
網絡整理 僅供參考
圖片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聯系刪除
版權歸作者所有